先看朱子学。土田健次郎《朱熹的帝王学》认为朱熹区分政权的正统与道统,皇帝在道德性上得不到保证,故必须与士大夫一样去修养《大学》八条目,这是从士大夫的角度构建帝王学,显示了士大夫的存在感。黄勇《理想类型的美德伦理学家——朱熹而不是亚里士多德》站在中西比较视野,进行美德伦理学的比较与分类,指出如以理想类型为标准来考察,朱熹的伦理学是美德伦理学而亚里士多德的则不是。东方朔《“反其本而推之”——朱子对〈孟子·梁惠王上〉“推恩”问题的理解》结合具体文本与西方概念讨论“推恩”也即道德反应的推广问题,认为“理一分殊”的诠释比西方更能显示理论的整全一致。郭晓东《因小学之成以进乎大学之始:浅谈朱子之小学对于理解其〈大学〉工夫的意义》对朱熹与门人合编的《小学》一书作了研究,指出“小学”对于理解“大学”的工夫论具有重要意义,是培养“端绪”、提供“下手处”。